2013/01/15

放棄與逃避 ~《我的插班老師》(monsieur lazhar)




老師在班房裡上吊自殺了,頸上的繩索,纏住她振翅難飛的靈魂,也纏住班上的孩子。

在加拿大蒙特利爾白雪皚皚的冬天,老師的死像冷空氣困住校園。校方面對「管治危機」,啟動政治正確的protocol,提供專家心理輔導session,其餘時間採取迴避政策,把問題埋藏於沉默之中。

這是淡化,也是逃避主義。面對巨大創傷陰影,逃避,是止痛劑,使用它是容易的,但效用不會長久,不但本來的創傷沒法根治,還會劑出新傷來。
自阿爾巴尼亞逃避政治追殺而來的「插班老師」巴扎,來到以逃避自殺事件為主旋律的校園,當上班主任,面對陰霾始終揮之不去的學生,巴扎若緊貼學校的政策,在自己和心理專家之間畫一條界線,絕不觸及自殺事件,那自是明哲保身之舉。然而,到底教學該只是白紙黑字的講授?還是嘗試理解學生的感受與想法,並把他們導引往一個確當的方向呢?

這所學校,跟普天下很多機構一樣,俱是官僚程序的信奉者。把心理輔導責任一概推給專家,這方式看似穩妥,其實是在逃避難纏的問題。專家,永遠只提供技術意見,而每天與學生一同呼吸的班主任,即使洞悉孩子的深層憂傷與壓力,亦不能有所觸踫,因為教育只能被容許為一套死黑死白的標準流程。

逃避的態度再往前推,便無異於放棄!sense of abandon浮游於這電影裡,學校於學生、自殺老師於學生、母親於女兒,而至法庭也曾質疑巴扎先生:你有沒放棄家人而孤身外逃?

巴扎逃離祖國,但沒逃避班房裡的問題,他沒放棄孩子,而是主動疏解他們的心結,並誘導小女生愛麗絲寫出一篇滿有智慧的文字。然而,曙光雖初現,此行徑卻不容於體制,阿爾巴尼亞老師在學校的歲月已抵終點。

逃,不能出生天!提起意志,正視問題核心,才是正道;但卻不是此教育體制一貫運作之道。

巴扎後來向校長告白,他在祖家本非教師,而是餐廳老闆。外行人不會比內行人更專業,只是這個外行人,更有心。

因為有心,所以不逃不棄!學「食神」話齋,有心,才能烹出好菜色;這是物理之必然,放諸四海,誰曰不然?

1 則留言:

  1. Lili Marleen20/1/13 04:11

    最後巴扎先生和愛麗絲那個告別擁抱,對教育制度之控訴,盡在不言中.
    [Kenji Chan回覆01/23/2013 22:30:29]攞你命三千 The teacher has a good heart and I was touched by his heart.
    [版主回覆01/20/2013 04:27:50]一個「蛹」的寓言,一個深刻擁抱,流露有餘不盡的哀傷;然後傳來"la chrysalide"那宛若卻又教人思潮起伏的琴弦,真係攞你命三千!

    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