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月觀影超速寫
《愛麻夫人熱映中》
這部短小精悍,只共六集的黑色喜劇,拍的是上世紀80年代南韓戒嚴時期,忠武路電影圈的權力黑暗角逐。在那個年代,女性演員被嚴重剝削,擺佈,玩弄,初出道的更是賤過地底泥。劇集講述兩個女主角——當紅明星鄭嬉蘭(李荷妮),和夢想成為演員的夜總會舞者申柱愛(方效潾)如何在權力遊戲中突破困境,衝出牢籠飛彩鳳,活出漂亮真本色。
《愛麻夫人熱映中》靈感來自1982年的賣座色情片《愛馬夫人》。劇集𥚃這部是南韓解嚴後第一部上映午夜場的電影。午夜場最能呈現觀眾直接情緒反應和對影片的喜惡,可能色情片尤甚。
劇集算是雙主角,唯色情娛樂女王鄭嬉蘭才是一柱擎天的絕對矚目焦點。脾氣暴烈,剛勁霸道,完全是個 bitch! 她眉宇間的鋒銳,舉手投足的架勢,都流露懾人氣場。起初因為不甘當配角,刻意針對弱小的申柱愛,以阿姐的級數欺負後輩,令人有些討厭。但隨着劇情的深入,便慢慢透露出角色更為複雜的本性。
這個儼如南韓辛辣麵的女子,漸顯現出她的無奈和脆弱。貴為當紅女星,鄭嬉蘭其實一直被電影公司狎玩、擺佈成刻意討好男觀眾的低級性愛對象,即使用心嘗試演得比較唯美,最終也只能淪為猥瑣的性發洩角色。在戲院黑暗中偷泣的一幕,便道盡箇中三昧。演藝事業來到這階段,有所追求的她希望能演一部真正像樣的作品。這個強勢女子有追尋美好的性情,渴望能跟一位能拍出深度作品的資深導演合作,與對方見面時,她誠懇、謙遜、不卑不亢,展現出角色的層次。
有一場戲,惡棍製作人企圖繼續壓榨她,說:「再給我多拍一部,我就放妳走」鄭嬉蘭大可使毒舌放狠話懟回去,她卻二話不說,抓起看起來就很重的金屬獎座,向壞蛋狂力摘去,獎座直打爆玻璃!劇本"show rather than talk",廢話少說,以直接行動展現潑辣狠勁,寫得很好。
最後鄭嬉蘭決心揭破一切黑幕,祭出爆炸性行動,對壞蛋製片人說:「我們一起下地獄吧!」這句真是厲害!
我看過李荷妮一些電影,印象不是很深刻,《愛麻夫人熱映中》的她則艷光四射,精彩奪目,饒有層次,絕對是天王巨星!

《花牌情緣:巡》
競技歌牌是和歌結合搶牌的日本古老遊戲,有「榻榻米上的格鬥」之稱。歌牌使用的是《小倉百人一首》中的和歌,從前是貴族玩意。日本人珍視文化傳統,歌牌仍然在民間和學生團體中有一定的人氣,但畢竟有陣一古味,在數位世代很難大流行,這部劇集𥚃的歌牌社亦面臨廢社命運。
《花牌情緣》系列由漫畫改編,電影系列有三部,《巡》是劇集,故事重新創作,時間軸是第二部之後的十年,令和時代梅園高中的高中女生藍澤巡(當真亞美)是歌牌社的幽靈成員,遇上教古典文學課和社團指導老師大江奏(上石白萌音),展開歌牌競技和青春萌動的熱血故事。
藍澤巡孩提時一次無意中聽到父母親的對話,說如果把當初給女兒考國中的補習費,拿去做投資,說不定十年後就可以退休了,現在卻覺得花了的錢付諸東流,資源投放在她身上是不是浪費了?(竟會這樣想,真是的)。小孩藍澤氣憤之餘(她強調是氣憤,不是難過),覺得自己把父母的資源浪費了,自此居然衍生出「我不配享受青春」的想法!言者也許無心,對小孩卻有不可磨滅的衝擊,高中時小巡開始全力研究投資,一本投資聖經貼滿便利貼,翻得滾瓜爛熟;高中尚未畢業,便想着如何能令自己財務自由,做着與年齡完全不匹配的事情。她覺得沒有本錢把青春浪費在沒有意義的事情上,這當然是一種誤解,毫不成熟也扭曲。
劇集令我想起我很喜歡的米澤瑞信「古籍研究社」日常推理系列,都是一班青春人在帶著古意的社團𥚃迸發花火。《花牌情緣:巡》由一眾青春煥發的演員聯合出演,十年前電影版廣瀨鈴飾演的歌牌女王綾瀨千早亦會在劇集𥚃客串。暫時播了兩集,第二集完結時社團終於構成了一個班底,挺感動的。𥚃面高中生之間含蓄的愛慕,來得很細緻,湧動青春的暗流,並從歌牌競技透出一種對美好理想的憧憬與追求,令小巡亦有所改變,那不是高歌猛進式的熱血,而是不張揚的熱情與投入,頗為別具一格。幾個年輕演員最驚喜的是繼《來唱卡拉ok吧!》之後,再次看到齋藤潤,他比兩年前更俊美呢!

《片廠風雲》 "the studio"
好萊塢這個超級娛樂大醬缸,一部電影生產的背後,可以有幾荒唐荒誕?
“the studio”是一部接近鬧劇層次的喜劇,seth rogen是全劇的製作人兼執行大腦,兼飾演一家虛構大型電影公司continental movie的製片人,與他的瘋狂團隊激爆一個又一個瘋狂現場,透過誇張的情節諷刺、嘲笑、挖苦整個產業,玩樂性爆分。
我參與過不少廣告片製作,美輪美奐的成品背後,有時催生與製作的過程可以極其混亂失控,行業𥚃的朋友也許都曾體會過。"the studio"講的是電影,規模只會比廣告片更大上千百倍,荒誕和混亂也可以倍數計。
《片廠風雲》把這份光怪陸離推到極致。有一集,rogen 被醫生女朋友邀請出席一個醫學界衣香鬢影癌病籌款晚宴,同桌的醫生覺得電影娛樂是芝麻綠豆小事,醫病救人才是大事。rogen捍衛自己的行業,盡量客氣回應但極度不忿,終於演成互懟的吵鬧場面;瘋狂互插中對白其實很精煉,有兩句醫生說有甚麼比醫治癌症更重要?rogen懟回去:噢!原來癌症是可以醫治的嗎?我真要抽根煙慶祝呢!
有一集大講woke culture這個在好萊塢爆熱的議題,劇情是有部動畫電影的配音演員陣容,本已擬定好且很理想,但為要符合DEI標準,不斷基於膚色平衡猛改演員,非常惹笑。這當然是恥笑好萊塢左翼的猖獗與橫行霸道,很荒謬卻又很現實。
劇集的一大名物,是每集找來台前幕後的大牌客串,其中一集請來馬田史高西斯,他演技真是出乎意料的好呢(這集本身也是超好) !而這部雖是肥皂鬧劇,但製作場面很大,經常人山人海,不斷玩一鏡到底,締造強烈現場感,是台前幕後渾身解數創作製作皆精良的上乘出品。

《玻璃之心》 "glass heart"
一場大型音樂祭快要開始時,一支樂團把女鼓手西條(宮崎優)開除了,突然天空下起大雨,被開除的女孩深深不忿,在滂沱大雨和撤退的樂迷間打起鼓來,鼓聲傳到遠處台上一個天才音樂人藤谷(佐藤健)耳中,他以鋼琴獨奏呼應,打破距離的music jam令原本要離開的樂迷紛紛留下來。就在這時,天雷轟動,沒勾動地火,卻打中了藤谷(!!)
這是一個挺震撼的開場式!頭兩集除了佐藤健的耍酷,還有西橋如何從被隊友排斥到接納;至第三集開始連環進入非常戲劇化的情節。
"glass heart"改編自若木未生創作的的同名小說,原著由1993年開始連載至今,我沒看過,有評論說小說主要是由西條的角度出發;影集則是群星拱照佐藤健,整個世界——音樂教父井鷺(總覺得角色有小室哲哉影子)、暗黑歌姬櫻井、冷酷樂團女經理甲斐、勁敵兼XX(不爆雷)桐哉、三位tenblank隊友,都以他為中心轉動,去愛、寵愛,以致溺愛他。
情節於中段進入激鬥,藤谷由超討厭傢伙,漸漸導出他組tenblank的真正原因,和與成員之間充滿轉折的心境變化,寫得很好。藤谷開除甲斐,不是因為她對西條做過的事,而是她認為tenblank應該是藤谷的一人樂團,其他樂手只是伴奏角色(像伍佰and the china blue)。藤谷的理念,卻是真正地做一個音樂上共同創造、一起發光發熱的團,這是藤谷從可怕到可親的轉捩點。而與紅爆二人組over chrome主將桐哉(菅田将暉)竟然寫出旋律一樣的歌,還要同日推出,於是以battle concert決一勝負。這段戲寫到極致,很精彩。
劇集最後迎向心臟怦然跳動的大型音樂會。
《玻璃之心》製作非常精良,畫面構圖美輪美奐得沒話說。我猜應該很多人會覺得宮崎優不夠漂亮吧,我倒是很喜歡她,有種渾然天成的善良。結他手高岡(町田啓太)超帥,迷死人!鍵琴手版本(志尊淳)儒雅斯文,氣質像林志炫。
在k-pop男女團橫行碾壓的年代,能看到樂團的故事,真好呢!

"follemente" 《關於約會的一切》
電影設定是這樣的:一場發生在女生家𥚃的晚飯約會,男女皆有四個人格策略師在腦內出謀獻策,目的是以渡過一個美好晚上來建立親密關係(即晚之短期目標當然是上床吧)。
這部意大利電影像動畫"inside out",更似港產片《神探》,後者的人格分得更清楚——憤怒者、計謀者、饞嘴者,等等。"follemente"的人格也是各有性格,在每個選擇間踴躍辯論,推波助瀾,爭奪話語權。有一場雙方人格都在抽屜裡猛找詞彙以應對,語言與用字真的好重要喔!
人,每日衍生無數念頭,當中有很多動機、盤算、心計,每個選擇與決定都牽涉戰術、策略,以致謀略,是作出每個反應、判斷和制定行動的過程,沒有負面義。決策由理智驅動,亦充滿感性,有時湊效,而犯錯亦普遍得如家常便飯。
愛意若有若無,關係曖昧的約會場合,的確是攻防轉換戰術運用的理想試煉場——心思要纖細,計算要精確,因為一個犯錯足以摧毁一個晚上和一段萌芽中的關係。《關於約會的一切》精細巧妙,幽默聰穎,腦交戰寫得很有趣,是睿智而賞心悅目的佳作。


我看過《全知讀者視角》頭兩冊,大致理解它為何能突圍而出。能夠在網路上懾住年輕讀者,《全知》首先是有個衝擊力很強的大意念。故事亦迅速入局,推進快速。要知在網路上若不能瞬間炸開、蔓延,很快便會遠離讀者視線,寫下去的動力也會大打折扣(故事𥚃的「作者」正是閱讀點擊率不斷下降至只剩一人)。而《全知》的文字展現強勁視覺,也是吸住年輕讀者的主要原因。
電影版突出到原著的優點,卻似乎未能徹底修正其短板,也就是那個「只有主角一個人知道會發生甚麼事」的high concept,意念無疑是很high,但不容易貫徹!看過小說頭兩冊和電影後,感覺這個張牙舞爪的意念很快便無以為繼(我不知道之後會不會發光發熱,畢竟小說共有12冊)。這意念若要反覆運用,不能只是重複,要每次出現都締造轉折,主角與觀眾同時意料之外之餘,也一路改變着故事的走向,難度很高呢!
成也蕭何,敗也蕭何。high concept很值錢,但要有效貫徹執行才能把它的價值充分發酵。
《全知》是不用帶腦袋進場的爽片,我是從頭到尾都無法投入。jisoo說韓文好像真的有點不準確,講話鼻音亦很重。不過從"newtopia"到這部半年內兩次看到她的演出,也是挺開心的。

因為喜歡《花牌情緣 - 巡》,追回「沖繩女孩」當真亞美主演2024年的一部sp《ke之日的kekeke 》。
名字有趣,劇情則是妙趣混合殘酷。女高中生雨音(好名字),天生患有感官過度敏感症,聽覺、視覺、味覺、觸覺俱極度敏感,被別人拖着手會感到疼痛——這還能約會嗎?外界聲音稍大時會化成直擊腦們的巨響——尤其嬰兒哭聲。身體這種狀況,未來能有愛情和家庭嗎?
影片沒講到那麼遙遠,雨音現在的煩惱,是無力參加任何社團,而校規是學生必需參加起碼一個社團,否則退學。
雨音於是以先後參加幾個社團,來證明自己不適合加入任何社團;然後建立「kekeke同學會」。這個社團的宗旨與活動,是團員必須呼吸着、存在着,就夠了,不須做任何事情,是個徹底躺平的團體。
作為弱勢社群份子雨音,成立kekeke基於一個信念:讓每個學生有選擇權利,不能因為不參加社團便遭退學。
問題來了,若沒能找到指導老師,或學生會不批准,或團員數目不達五個之數,社團便無法成立。雨音能夠成功嗎?
有一幕,學生會會長來訪,站在陽光透進來的窗邊,雨音大刺刺地坐在椅子上與學長說話,這於日本禮儀而言是大不敬吧,而雨音更如此地問:「你能閃到一邊去,不要擋着陽光嗎?」
會長微笑,移開了,批准社團成立。
雨音的態度與問題,是來自古希臘犬儒學派哲學家第歐根尼。她信奉幸福來自簡樸,表達了對權力的鄙視,對爭取生命自由自足的堅持。墨守成規、不體恤學生的規則,雨音不屈從,也不妥協。
校規就是校規,然而是不是都該遵守?這問題見仁見智。語音弱不禁風,卻挺起胸膛站在學校禮堂台上,戴上保護耳目的耳機和深色眼鏡,向全校同學發表競逐學生會會長的政綱,叫人欣賞和敬佩。為爭取自主,敢於撼動既有體制的人,絕對不是弱者,眼耳鼻舌身意還都透着剛勁氣息呢!

看"alien: earth"這個名字,便知是次異形世界觀延續回地球——是首次。時空設定在2120年,亦即電影第一集(alien, 2122)發生前2年,《聖約》(covenant, 2104)後16年。
劇集一來便清晰闡述背景,不同的科技企業在再造人市場上競逐,而在未來對「不朽」之定義將不出以下3種形式:
1. 網絡化的人類:生化人
2. 人工智能生命體:合成人
3. 被下載了人類意識的合成生命體:混合體
哪項技術佔據主導地位,將決定哪家企業統治宇宙(主要為經典的weyland-yutani與競爭對手prodigy corp)。這有點像制式的競逐,哪個制式贏了,就贏了未來。當年beta與VHS之爭,後者勝出,主宰了硬件,亦即同時主宰了內容的載體;後來的MP3格式亦然。
故事地點發生在曼谷的new siam ,名字已透着濃烈cyberpunk氣味。美學世界依然是上世紀70s'式懷舊,第一代數碼字體、walkie-talkie、懷舊控制台與大大顆按鈕…等,都有着化不開的傳統經典異形風格(現實世界90年後當然不會是這個樣子)。甚至連場接場之間的transition,都用長達5秒的黑畫面處理,非常nostalgic。
封閉空間殊死戰是異形名物(血統正宗的電影版《普羅米修斯》及《聖約》則沒用上)。今次情節是太空船撞入大廈,安全/作戰隊伍(另一異形名物)進入大廈內,演成封閉空間層層陣地戰。而除了經典的異形xenomorph 與 facehugger,今次還有其他怪物,最有趣的是一隻多眼怪,模樣可愛多過恐怖。
頭兩集表現了《普羅米修斯》和《聖約》沒有的粗礪,音樂亦然。第一集的片尾曲是black sabbath 的’the mob rules’,第二集是深不可測的industrial , progressive metal樂團tool 的 'stinkfist',兩個不同年代樂團制定了傳統金屬混合工業未來的暴烈氛圍,不啻是總體世界觀的映照。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