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雲圖》以六度時空串出六段故事,帶起了輪迴的話題。
人世的宗教,主要分成兩大系統,一是受拜火教影響的猶太教與基督教系統,主張人死後終會受末日審判,善者往天堂惡者下地獄。另一個是古婆羅門教與佛教系統,主張輪迴,即人死後會轉成另一種存在形態,世世不息。輪迴牽涉很多複雜概念,《雲圖》把它過分簡化了,未能闡釋其要旨與真義。
輪迴,流轉之意。以佛教論,眾生於生生死死的瀑流中,以天、人、阿修羅、地獄、畜生、餓鬼六種形相,存在於世。經無量世的修行後,得證菩提道,才能脫離輪迴之苦,進入清靜無為的涅槃境界。
佛教講「空」,否定本體之存在(空不是本體,跟儒家之天命、道家之無,不儘相同),故亦否定靈魂之說。既然沒有靈魂,問題便來了:到底「誰」在輪迴?
佛學裡,有兩個概念最接近靈魂。一是當人死後、輪迴前的四十九天內之「中陰身」,便有點靈魂的意味。然而靈魂是不滅的,中陰身卻會轉化,因此它只能勉強算是「過渡性質」的靈魂。
另一樣,是佛教唯識宗的第八識「阿賴耶識」。人生裡一切行為,統統存入「識田」之內,成為精神性種子;識田就如倉庫,把所有種子存將起來,如善種子多,轉生後便會遇到較好的生存環境。佛教重視因果,種子在累積的過程中,一路締造善業與惡業,善業消解積存的惡,並同時種下善果,為將來舖路,是非常動態的行為。由於阿賴耶識只是載體,而非本體,故它雖有點似靈魂,卻仍非靈魂,而是一種唯心論*。韋家輝的《大隻佬》便是曲解了這層意思,把因果業報寫死了,嚴重扭曲輪迴概念,變成悲命主義。如果我們來到世上,僅是為前生還債,而結局卻仍是悲慘的死路一條,那為善來作甚?
是以佛教最重善行,當人世間善行比惡行多,世界就會趨向美好,並能積善以澤後世,那便是善之共業了。
由於輪迴主體之不確定,輪迴之說始終充滿矛盾,並不完滿。
《雲圖》以不同靈魂化身不同個體角色,那已是混淆了審判論與轉生論。那些以胎記,或一個人的作品影響另一個人等設定,其實觸不到輪迴之意理,故亦無法表達其深刻,徒成為一個包裝形式。輪迴,是一個在生死海裡頭出頭沒的歷程,一切皆苦(所以是苦海),能脫出六道,離苦得樂,真是可望而不可即之境界矣。
* 唯識宗若要轉染依淨,修成佛身,則須轉識成智,把第八識轉成大圓鏡智,若成此果,則須歷劫修行了。
我覺得原著是想說因果報應的 (跟輪迴有分別吧?),是三位導演把輪迴這個概念溶入電影中 (抑或是影評人自己加上去的?)。
回覆刪除無論如何,原著寫得不大好,不明白為何會得獎,還有那麼多人驚為天人~~~
[版主回覆02/13/2013 13:50:16]妳說得很對。「接受美學」(receptional aesthetic)理論認為一本書寫出來後,只是半完成,還須由讀者審美、賞析、發現、詮釋,這是一個作者與讀者動態交流的過程。所以一本書出版了,交付於天地,便一路在互動發酵,嚴格來說是不會徹底完成的。
妳說的原著敘事結構,那當然是作者企圖作出敘事形式的突破,如果這是原創而又成功的話,便成範例,可列入master piece之殿堂。以電影為例譬如"citizen kane"、"high noon"、《羅生門》(原著改編)甚至很近期的"inception"都是說故事形式的經典之作。而《雲圖》那種寫法,則顯然不受妳這個讀者所接受及欣賞了。
[chestnut girl回覆02/13/2013 10:43:29]謝謝解說!我一直以為輪迴就是投胎轉世,只觸及個體,看來比我想像中影響更廣。(一知半解的栗的自我安慰~)
忽然想起,一部作品寫了出來,就應該任由讀者演繹;作者的原意,不妨置之不理。我最不滿原著的敘事結構,根本是拿讀者來尋開心 :<
(可覺得那些發生在未來的故事,其實都很現在,半點也不未來?雲圖如是,我的機械人老友也如是)
[版主回覆02/13/2013 00:21:43]妳所謂的「因果報應」並非報於此生(即「及身而報」),而是發生於後生,因此影片的確是輪迴說。最大的問題是,它根本闡述不出因果報應,頂多能說是代代人物間的奇異連繫而已。
我沒看過原著,編導有沒演繹或曲解則沒法判斷。
至於電影嘛,個人覺得三位導演未能拍出神采,幸好剪碎了,所以尚可被吸引看下去,如平舖直敘地發展,可能會頗悶哩。
我倒是很喜歡這電影, 六個故事, 理應很難說得深刻, 可能就是喜歡它們交替出現, 吸引了我的眼球!! 不看你的文章前, 也不太肯定寫的是否輪迴, 因為感覺有些位好像對不上. 至於那彗星胎印, 又好像"兒戲"了一點. 我正在讀小說版, 費時相信不短, 如此一來, 恐怕就不容易將六個故事連繫起來了. 看到差不多130頁時, 才感到人物間有聯繫.(唔......, 就是那貽記.)
回覆刪除[版主回覆02/13/2013 20:39:50]我看了好些外國觀眾評語,許多也認為本片說的就是reincarnation。如妳所言,那胎記便是表徵之一。我個人的結論是,電影意圖寫輪迴卻過於表面,道不出輪迴最重要的諦性:因果業報,變成謬之千里。其實此貼文不是要談論這戲,只是借它來說說輪迴此概念而已。至於電影本身,說到尾其實輪迴不輪迴也不打緊,覺得好看,enjoy就ok啦!
待妳看畢小說後,看有沒新發現吧!
這是我很期待,也沒有令我失望的一齣電影,原著我覺得比較好,電影刻意由同一班演員來演,反而令觀眾分心留意這個那個原來是某某演員,更不能體會劇情。不過我認為不論電影或小說,講的不是輪迴而是人類的共孽,前人種因,後人得果。這齣電影玩了這個化妝舞會的綽頭,就難免not being taken seriously。
回覆刪除[版主回覆02/25/2013 00:48:44]芝:妳的觀點帶出了「拙」與「巧」之課題。有些電影(其它媒體亦然)故事樸拙,但拍得巧。《雲圖》則故事巧,拍得亦巧,正氣點說是架構宏大,說得不好聽則是太花俏(如妳所言,「好像」很宏大,這個「好像」真是可圈可點),就如出走傳媒人所說的「眼高手低」。總之此片爭議極多,喜惡分歧亦大(當然,大不過《一代宗師》),是名副其實的「話題作」,那可是它最「成功」之處了。
[芝回覆02/24/2013 01:21:11]同意「化妝舞會的綽頭」令電影not being taken seriously. 我只當是娛樂片看,夠奇趣~ 但我要一邊想最誰演誰,辛苦地認人,又要留意birth mark在何人身上出現,都幾辛苦。而且由同一演員演同一個人的轉世較易明白,但又為何每個世代的protagonist都要有個birthmark呢?
我也覺得編導想說輪迴,但將電影架構弄得好像很宏大,處處都有hidden message,但卻又不是用來說很高深的道理。(對,就是「似是而非」)我看不到forbidden love這個point,只看到人類每個世代都有discrimination點。
我不會挑戰書啦,哈哈~
p.s.我以為編導搞咁多花臣,套戲會獲提名一些奧斯卡獎的,但是沒有。
[版主回覆02/15/2013 12:43:22]主角們身上長著相同胎記、對前人作品強烈感應且表示似曾相識 (例如halle berry說曾在那裡聽過那首(根本不流行)的曲子)等,電影就是處處皆有intention諭示輪迴,要把觀眾drive到那個方向去想。如果編導原來真的不是想要說輪迴,卻錯用了這些so obvious的語碼,而使這麼多觀眾認為是reincarnation,那便是一個mistake了。到底是他們自己搞混亂了?還是刻意去製造似是而非以達talking point之目的?就不得而知了。
forbidden love的訊息則很清晰。至於剪接呢,我沒讀過原著,讀過的人說它是把整個故事順序講,但講到一半就橫腰斬掉,之後再倒序說回下半截,真是夠刁鑽。這敘事方式是不能拍商業片的,現在的editing style倒令故事的流變較為有趣,我覺得是成功的。
[Leonard回覆02/15/2013 03:40:41]我認為電影另一個主題是Forbidden Love,不同種族,不同階級的愛,同性愛,pureblood 和複製人的愛等。
電影的剪接也許令人覺得浮光掠影,但這本來就是雲圖這兩個字的原意,雲是不可能被畫成地圖的,回憶從來就是零碎的highlight片段(snippets of moments) 。
此片於去年十月在加拿大上映過,但奈何票房欠佳,結果不足一個月已全線落畫,故錯過了此片,唯待出碟再補看。
回覆刪除據知,製作費是一億幾美元(仲未計宣傳及marketing),但北美票房才收二千七百萬,再加上海外票房,仍是虧本,呢鋪Wachowski姐弟都幾大鑊。
[版主回覆02/17/2013 22:38:49]六個故事、時空交錯、長近三小時 (因為架構複雜,影片已是不可再短),這些性質加起來會嚇怕很多觀眾的。《雲圖》根本先天就是超級高風險項目,如果我是投資者,老實說,i’m no go!
今晚去睇...
回覆刪除[版主回覆02/19/2013 10:04:38]enjoy
看後沒驚喜亦不算失望;最大趣味是看同一個演員如何不斷變成另一個角色。。。簡單點說,導演是眼高手低,野心大卻力不足。拍不出令人回味的神韻;我看了錶好幾次呢。
回覆刪除[出走傳媒人回覆02/25/2013 01:17:02]的確~互相妥協可能是原因!
[版主回覆02/25/2013 00:11:48]其實投資者非常play safe,影片有平衡時空,便找來tom tykwer;有虛擬科幻,便找來wachowski兄弟。問題是,兩個(兩組)導演,究竟誰才是最後發號的司令?這情況往往會演變成互相妥協,絕對不利於創作!你所說的「眼高手低,野心大而力不足」,有可能這就是這原因呢。
[出走傳媒人回覆02/20/2013 16:07:20]不過班演員一定過足戲癮!
p.s.你這篇文的累積瀏覽有九百幾!
回覆刪除[芝回覆02/26/2013 22:40:19]沒太多人了解輪迴是什麼一回事。《雲圖》呢,則買票入場睇完就可comment。
[版主回覆02/25/2013 01:06:44]這篇東西,似有一個禪機可參。
在下寫此文,不是要講《雲圖》,而是借它說輪迴。然而,在這想法形成之一刻,亦即是當「幾」出現的須臾(「幾」者,動之微也),便命定了它的結局:幾乎所有人都不對輪迴感興趣,而是對電影感興趣。留言的內容,其實都在討論《雲圖》,而不是輪迴。
有些事,不為主觀意志而決定,拋將出去,便有了自己的生命;而這「命」,在事情猶未誕生時,便早定了。然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