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/11/27
活出人生 ~《時光如此輕柔 ~ 愛上莎士比亞書店的理由》~ 莫爾瑟
「要對陌生人親切,他們可能是偽裝的天使。」
位處塞納河畔,面向聖母院,與巴黎一同經歷了一整個世紀的滄桑變化,莎士比亞書店之聞名於世,除了老闆 george whitman 的博學、鑑賞力與投入,能夠把精品送到書架上以外,就是它那幾十年來讓作家留宿的傳統。據悉已共超過四萬人曾於書店作長短不一的留宿,短者只一夜,長則竟達數年。老喬治基本上來者不拒,他說書店就是要收容不適應外面世界的人,在這廣泛標準下,書店留宿者有為尋找寫作靈感與空間的作家與詩人、有因為失意而頓感前路茫茫的懷憂者、有嚮往一過波希米亞流浪生活的人,還有只為貪得意想一試留宿名書店的過客,林林總總,老喬治總不會拒人千里外,一以貫之兌現他的格言:「要對陌生人親切,他們可能是偽裝的天使。」
《時光如此輕柔 ~ 愛上莎士比亞書店的理由》(time was soft there: a paris sojourn at shakespeare & co.) 的作者莫爾瑟,加拿大人,在老家本是專跑犯罪新聞的記者,曾出版過兩本類似《危險人物》的嚴重罪行個案實錄,他因事業與人生齊遭挫折,兼有仇家恐嚇,遂在驚貧交迫下一走了之,茫無頭緒地在千禧年將屆的除夕,飛到巴黎,然後見步行步。在又冷又濕的冬天,莫爾瑟幾乎身無分文,在走投無路之際,無意識地來到莎士比亞書店,遇上年屆八十六歲的老喬治,開始了他的留宿歲月。
在書店,莫爾瑟當然遇上來自五湖四海、個性迥然不同的留宿者,然而本書最引人處,就是看作者如何以第一身經歷,近距離察看傅奇人物喬治.惠特曼的個性與心情,以及他那獨特的書店生活。
喬治是一個來自美國的社會主義信徒,年青時浪跡世界,最後落腳於巴黎,並於1964年買下由 sylvia beach 創立的莎士比亞書店。
也許是骨子裡的共產大同理念使然,喬治一直以公社方式經營書店;留宿者毋須付出分文,並可享用店內基本設施如浴室等 --- 雖然那裡既昏暗又不算清潔,且冬天亦無熱水供應。代價是要幫忙運作書店:開店關店、維持架上圖書秩序、幫忙收錢、每星期一次大力洗刷店前石磚地上的千年污垢,並有時替喬治購買食物和他最喜歡的青島啤酒。
莫爾瑟用心描述喬治。老人家對一切皆非常省儉,同時把店內居住環境縱容得頗為邋遢骯髒,令老鼠四處橫行。當他請你吃自家製烘鬆餅,你會吃到過期奶油味。如果你為書店花了點微不足道的開支,喬治會罵你浪費,但自己卻把法郎綑成一捲捲,然後隨處亂放 --- 例如書桌下的地板上 --- 任老鼠咬得粉碎。他經常出爾反爾,打倒昨日的我是家常便飯,甚至會偷竊留宿女生的日記,一窺對方私密,甚是變態。
莫爾瑟在書中,一直不諱自白如何努力討好喬治,以博取好感。我非常尊敬他這份坦白。要知當時他財政拮据,無處可歸,書店是他的救命草。人在失意時,更要使出一套合乎生存之道的待人處事方式,況且說到底那不過是對一位九旬將至的老人家之尊重。
老喬治當然不是易與之輩,而作者的結論是,他的一切行徑,莫不是為了維持書店的生存。一個人撐起這店凡數十年,無非常性格與手段不足以為之。莫爾瑟未必打從心底喜歡老喬治,卻真正由衷尊重對方。
在書店度過近一年歲月,莫爾瑟從新覓得人生意義,看到盼望已久的心靈曙光。那天他不經意地投進書店懷抱,近一年後他離開巴黎,去了南部漁港馬賽,與在書店認識的朋友一同開了一家小出版社,並一做四年。他感謝命運的恩典,讓他在落拓徬徨時,遇上生命的及時雨,且在留宿書店的歲月裡,經歷人世的激情、混亂、焦躁、衝突,體驗過溫情與冷漠、重逢與離開,見過智慧之光閃鑠,也感悟了生死無常。種種養份,潤澤了人生,而在過程裡,all and all,俱是一段輕柔的時光。
george whitman and shakespeare & co.
訂閱:
發佈留言 (Atom)
聽起來比 Sylvia Beach 的《莎士比亞書店》吸引多了,遲點找來看!
回覆刪除[版主回覆11/28/2011 12:26:26]這書讀來滿是珍愛與溫柔,推!
請問 inanna 是在哪裡買這本書的?旺角二樓書店可有售?
回覆刪除[版主回覆12/01/2011 11:15:27]我在灣仔「城邦」買的。各二樓書店都可找到。
謝謝!我明天去bc,猶豫是否過旺角逛逛 (或是瘋一點,看 9.55 的賽德克巴萊下)。
回覆刪除[版主回覆12/01/2011 17:01:24]待我明天在旺角看看有沒一個買電影戲票兼吃著栗子的女生?
哈哈,還未夠凍吃炒栗子呀,週日就差唔多 (我週日也買了bc的票 ^_^)
回覆刪除原來要在旺角二樓書店找這本書不易呢,幸好最後還是找到了 :)
回覆刪除[版主回覆12/05/2011 10:41:31]enjoy your reading :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