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/12/29

十二月讀影超速寫

 




《影》


"say nothing"@disney+


70年代愛爾蘭共和軍(IRA)以恐怖襲擊手段,欲迫使英國放棄對北愛爾蘭管治。當年情況非常肅殺,北愛首府貝爾法斯特滿街軍車,天主教徒與基督徒血腥衝突不絕。


劇集"say nothing"為真人真事小說改編,書名來自諾貝爾文學獎得主、愛爾蘭詩人seamus heaney的詩篇"whatever you say, say nothing";訴說一對愛爾蘭共和軍姊妹dolours 與marian在這動盪歲月𥚃的故事。dolours的主要工作是運送叛徒或告密者 (好些所謂的告密者最終證實從沒告密),哄騙組織會給予改過自新和提供訓練的機會,把他們送到荒涼的地方執行槍決。姊妹倆亦曾策劃在倫敦central criminal court外的old bailey放置汽車炸彈,被捕入獄後兩姊妹在獄中絕食抗議,最終迫使英國政府屈服,遭遣返愛爾蘭,相當戲劇性。


當時IRA的領袖亞當斯(gerry adams)暴力抗爭,及至恐怖活動進入死胡同,便轉戰政治,領導不認同英國在北愛主權的新芬黨(sinn féin)與英國政府談判,更矢口否認自己曾是共和軍領袖。劇集的製作人有心招呼亞當斯,每集結尾都提醒觀眾,亞當斯從來否認自己是共和軍成員。


dolours發覺自己半生活在不知為何而戰的虛妄之中,拋頭顱灑熱血,驀然回首,自己和同志卻都成了condom,最終被悔疚與謊言壓垮,成了一闕波瀾壯闊而又荒謬可笑的悲歌。


《怪殺一夜情》 "strange darling "


導演兼編劇 jt mollner說他受"21 grams"與"memento"影響,《怪殺一夜情》以剪碎成七幕再兜亂的敘事方式,表述這個發生在一夜一朝內的驚奇而充滿玩樂性的連環殺手故事,相當精彩奪目;imdb員工亦投票選出它為年度最佳恐怖類型電影。


這部戲不能劇透,在觀影過程中觀眾可參與猜想情節流變,從開場男女準備開房的張力對話,到之後敵我反覆扭轉,都做得合理而巧妙(縱未算精妙),是廉價血殺片精緻之作。


"Il treno dei bambini"《童心列車》@netflix


今年只看了兩部意大利影視作品(真是少得可憐),一套是改編自「那不勒斯四部曲」的hbo電視影集"my brilliant friend",另一部同樣是改編作品,薇奧拉·阿爾多內小說"Il treno dei bambini",今年10月才在意大利正式上映,netflix譯作《童心列車》(挺差勁的中文名),恰巧兩部作品俱以南部城市那不勒斯為背景。


意大利南北部貧富差距極大,《童心列車》發生於戰敗後一窮二白的意大利,小孩連鞋都沒得穿。故事講述當年的意大利共產黨與婦女聯盟發起計劃,把那不勒斯貧困兒童送往較富裕的北部地區,接受寄養家庭照顧,改善他們的生活,甚至得到一個活下去的機會。


故事從主角、八歲男童amerigo的視覺,帶出他和母親antonietta 相依為命,貧賤家庭百事哀的苦況,及後來在寄養家庭生活,人生獲得一線曙光的反差。影片帶有意大利新寫實主義電影風格,真摯細膩,嚴謹動人。最後母親讓兒子永遠離開自己,帶出「真正的愛不是佔有,而是放手」的主題,亦很有意思。


《爸爸》


10日內看了兩部毫不相干但有一個共通點的電影《怪殺一夜情》和《爸爸》,兩部戲都把影片剪碎。前者因為要刻意製造誤導,後者因為故事本身太平淡,要透過如片中劉青雲所說的「乾炒牛河兜亂」來炒出不一樣的味道。這是必須的,也是成功的。


《爸爸》坊間有不少解讀,我倒覺得電影很簡單。姑勿論當年的當事人是不是這樣,導演已選定了一個定位:描寫一個經歷倫常慘變後完全麻痹而內心痛苦壓抑的男人。影片拍得很細緻、冷靜、內斂,是這部戲的優點。


缺點也明顯。主角突遭慘變之夜,即使麻木也不可能沒有反應到如此,直像一件與自己完全無關的事。兩度回憶谷祖琳與女兒吃完晚飯後回家的回頭笑容,刻意製造幸福感,毫不真實,與全片的寫實風格格不入。主角去母親家做節吃飯,一直瞞騙母親老婆和子女不來因為有事,這麼大的新聞母親怎可能不知道?!會不會太幼稚?


很多人稱讚兒子蘇文濤的演出,個人覺得他的演技太業餘,導演亦展示不出任何他突然殺人的端倪,只能說是「總之個病就係咁」。但這是電影,不是《鏗鏘集》,他殺人的原因整個抽離,徹底無解,令人納悶。


無可置疑地出色的當然是劉青雲,大部份時間又呆又木獨,然後兩場戲  ——  叫雞被騙掟電話踢風扇、大陸色情卡拉ok唱《這是愛》,情緒爆發而始終帶着三分壓抑,出色得沒話說。有人說許冠文在《破地獄》演得好,可以贏來屆金像獎最佳男主角,他應該連劉青雲的車尾燈也看不見吧!


"yellowstone"


2018年開始追看,終於來到第5季最終完結篇(上下兩部分兩年推出)。這是描寫牛仔生活、牧場生態、montana州遼闊土地爭奪戰的故事。沒有左膠的矯揉造作,非常右派,以武制暴,結局更是痛快淋漓!


遺憾的是製作人兼主角kevin costner居然在最後季下半部捨棄劇集,沒演出,跑了去拍電影"horizon: an american saga"上下兩集,結果影片不成功,下集更可能無法上映。


劇集女主角,kelly reilly演活渾身是膽,野蠻瘋狂,聰明機智的kevin costner女兒beth,角色從頭到尾叫人驚艷,回想看過的影視作品都找不到接近的人物,結局她更祭出厲害的end  game ,絕對有能力獲提名來屆金球獎戲劇類劇集最佳女主角。


"juror#2"@max


justin 懷疑自己雨夜𥚃撞死人,在大雨、酒精、情緒低落下把一名女子撞至飛跨欄杆跌入河谷;而他正是這案件的12名陪審員之一。被告是死者男友,涉嫌謀殺女友。心知肚明疑犯無辜,在自身利益和公義的衝突下,justin會如何自處?


以上不是劇透,影片一開始便讓觀眾知道真相。很可能觀眾都不會覺得這是兩難抉擇。justin 換了是現實𥚃的人,極可能會選擇煮死被告,讓他罪成以使自己甩身。電影𥚃有幾個陪審員,只想盡快完成職務,回到日常工作與生活,隨便草率判被告有罪(最明顯地求其判定的是兩個黑人,真有夠政治不正確)。普通法精神是陪審員會以common sense作判斷,前提是這些人必須盡責。其餘的陪審員尚且如此,justin雖受罪惡感鞭撻,但真會為公義而嘗試助無辜者脫罪?

in god we trust, 真的嗎?


奇連伊士活稱如無意外,這會是他的封刀之作,因為已屆94歲。從演員到導演,一生沒離開過光影世界,執導的電影幾乎都是佳作,一生就是一闕美麗的電影戰鬥詩篇。


《照明商店》 @disney+


凡有頻死體驗而被救回來的人,都會說,自己曾在一條黑暗隧道裡,前方盡頭是一茫白光。


《照明商店》的地理結構也是一樣,在一條暗黑孤寂、始終走不出的恐怖黑夜巷子中,盡頭是一家二十四小時燈火通明的商店,店主是個因為店𥚃燈光太亮,永遠帶着墨鏡的  —  有點似王家衛的  —  異人。


黑暗街道與照明商店是舞台,不同的人經歷其中,徬徨徘徊,聚合離散,在死與生的交界線上,依依不捨的、滿是遺憾的、恍然大悟的、重新發現的,都在尋找有光的地方。


一眾角色中,最淒涼悲苦的是金雪炫飾演的李至永,她因為是啞巴,被男朋友家長反對他們交往,要她離開兒子。男朋友在巴士墮橋意外中重傷,被送到醫院。至永趕到而不能進去,在門外冷雨中焦急地等待,真是斷腸。


《照明商店》是南韓人氣漫畫家姜草作品改編,結構漂亮,滿有哲思,但節奏很慢,要有耐性看。彩蛋有同是姜草的創作"moving"主角金允貞出現,第二季將會cross over "moving",值得期待。


《千萬別回家》@netflix


懸疑恐怖奇幻科幻混於一體泰國劇集。第一集是大屋鬼片格局,第二集劇情開始扭,然後扭上扭…還環迴旋,像個循環往復沒完沒了的同心圓。


泰國是小乘佛教國家,一切法合該變動不居,緣起性空;然而此劇卻帶出一個循環宿命觀,滿有決定論意味。


命運能否憑一刻自由意志的決定來改變?結局一集以劇集名字來回應,相當精彩  —  如要改變一切:千萬別回家!


《沙丘前傳:預言》 "dune: prophecy"@max


"dune"世界觀宏大,除了frank herbert寫了6部,兒子brain herbert夥同kevin anderson也再寫了15部,至今仍在生產中。


"dune: prophecy"的時空在「甜茶」那兩部電影前約一萬年,思維機器大戰(the great machine wars)結束後116年,thinking machine即是AI,在這時代已被完全禁絕。


"dune: prophecy"改編自2012年的"sisterhood of dune",號稱「太空版權力遊戲」。看劇集得先理解整個大舞台上的關鍵人物與權力架構,基本中心是帝國emperor,它得跟宇宙裡眾多大氏族(諸侯)周旋,近似周天子。姊妹會是神秘組織,成員俱是「真言師」(truthsayer),會到帝國與氏族服務,成為權力背後的操偶師。劇集絕對重心人物是姊妹會內一柱擎天的valya harkonnen,從她年輕到老的視角,展開整個權力角逐的大卷軸。


看《沙丘前傳:預言》要摒棄所謂的忠與奸、正與邪的觀念。在血腥角逐裡,對奕者都說自己是正義。然,誰正義誰不,由誰來定義? 


最後一集,valya長期戰友、自詡是跟她一起掠奪的野狼的tula,對出生未久便要分離的兒子說:你要擁有自己的未來,自由地做自己,而不是成為任何人 — 包括我 — 期望的樣子。


在權力不見盡頭的控制裡,be free,又談何容易?


《教宗選戰》 "conclave"


「只有確定(certainty)而沒有懷疑,就沒有終極神秘,也就沒有信仰」


拍梵蒂岡選教宗,自然避不了小圈子選舉、權力黑箱作業鬥爭的套路。這部電影當然亦不可能從俗,但它把宗教這票房毒藥題材拍得很sentimental,影像經營和配樂出色。edward berger在《西線無線事》奪獎連連後開始風生水起,這部戲亦拍很好,情節外cinematic pleasure滿滿。

結局的扭轉,令影片脫離純權力鬥爭老路。至於這是不是一部左膠電影?就由你自己去判斷。


《讀》


《在熙,燒酒,我,還有冰箱裡的藍莓與菸》  朴相映


四個中篇組成的小說,寫一個年輕男子阿映,在首爾這個複雜大都會𥚃尋找幸福的故事。沒有離奇情節、難測橋段,朴相映卻能以男同志的細密心思、一股勁兒的年輕生猛文字,暢快淋漓帶你進入他思潮起伏的世界。


頭兩篇最出色。《在𤋮》寫他與同居姊妹在𤋮的友情,原來義薄雲天、永誌不渝的堅實友愛正是如此。出道得獎作《一片石斑,宇宙的味道》寫他與愛人,還有女強人兼虔誠基督徒媽媽的戰鬥關係,母親堅決要帶這個違反聖經的兒子去看醫生,專家一致的結論卻是,有病的是她。


友情、親情、疏離又深刻兼近乎與敵同眠的愛情,都寫到骨子𥚃去。在錯綜複雜的都會,每刻都誘發着各式各樣的人生。也許我們的生活就如這小說,沒有叫人拍案驚奇的情節,在所有人看來都是平凡不過的事情,自己卻可能感覺驚濤裂岸,捲起千堆雪。畢竟一切甜酸苦辣,如人飲水,冷暖自知。


2 則留言:

  1. 看《爸爸》時,我也有個疑惑,就是父親問他「為什麼」殺了母親和妹妹,想知道的是什麼。如果是真實原因,不就是因為兒子覺得人類做了很多壞事(如破壞地球),所以他要殺人減少人口?還是他想知道兒子為何要選母親和妹妹來殺(他受精神病影響殺人,未必特意揀人來殺)?還是想知道兒子患病的原因 (兒子不會答得出啊)?所以,最後兒子想向父親講原因,我心想,他不是已講過嗎?
    不過,我get到的是父親想放下,也想保護兒子,所以不再探究。

    回覆刪除
    回覆
    1. 兒子已講過原因,是因為"地球人多"其實不是原因?抑或根本是劇本的bug?個人覺得似後者(跟妳的看法不一樣)。

      原因以外,爸爸對兒子滅門,跡近沒感覺沒反應沒怪罪。那是自己兒子,明白;因為壓抑,也明白,但亦不至於如此吧 (當下會,之後不可能)。這也是看得有點納悶的原因。

      陳德森在臉書對這戲不點名開火,成了超多轉發的場外花生,另一道話題風景線。

      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