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/04/26

共存共生 ~《馬來西亞 ~ 多元共生的赤道國度》 ~ 廖文輝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馬來西亞的種族問題很複雜,可堪探索。

今天在馬來西亞,隨便找個華人來問問,他大抵會告訴你,馬來人與華人相處融洽,沒有問題。然而自 1970 年以來,主政的「國陣」主導扶持馬來人政策,於經濟、政治、教育各方面施政皆有強烈種族導向。雖然馬來西亞沒南非種族隔離主義般嚴苛,唯保護與優待馬來人仍是極為明顯。在大馬,人非生而平等,國民並不共享公平權益,但在政策傾斜的狀態中,馬來西亞種族衝突除 1969 年「五一三事件」外,非但無鄰國印尼般強烈,馬華掌握經濟命脈而不能進入政治決策核心,亦甘之如飴。種種現象,成因千絲萬縷。

幾千年來,馬來西亞的歷史文化發展特徵,為異文化與異民族的應對與融合。土著馬來人(亦即「巫人」melayu)天性隨和而懶散。中國自明朝不斷有人南遷,來到馬來半島謀生,開枝散業。馬華從來不是執政者,各州的管治者為伊斯蘭蘇丹,他們之間勢力此起彼落,錯綜複雜。

英殖時期,英國人充分利用精明勤奮的馬華,任命華僑領袖協助殖民政府處理僑民事務。這些僑領叫做「甲必丹」(荷蘭語 kapitein,英文captain),對提升殖民管治效率有舉足輕重的作用。

二戰時日本採南進策略,「馬來之虎」山下奉文由吉蘭丹州登陸,兩個月內席捲整個馬來半島,征服新加坡。日治時日軍全面掠奪馬來西亞資源,對全國高壓控制,並刻意挑動馬來人與華人的矛盾。馬來西亞人在被奴役的艱苦歲月中,激起了民族主義與政治覺醒。

戰後馬來亞聯邦成立,積極爭取獨立,激烈抗日衛馬的馬來西亞共產黨自願向政府投誠。馬來亞聯邦首相東姑阿都拉最與新加坡「人民行動黨」展開政治鬥爭,華人眾多的新加坡引起馬來人的緊張,最終東姑阿都拉曼把李光耀從馬來西亞掃地出門,新加坡遭逐出聯邦,被逼獨立。

1969 年五月大選,反對黨取得空前勝利,遊行慶祝期間巫人與華人爆發流血大暴動,全國進入緊急狀態;「五一三事件」最後造成數百人死傷,巫華嚴重撕裂,至今仍是馬來西亞不可磨滅的傷痕。

「五一三事件」令東姑阿都拉曼黯然下台。自七十年代以來,由國陣主導的政權,透過各種政策打壓和收緊非巫裔的權益,巫人掌控政權,一黨獨大。馬來人與國家資本在工商業中佔支配地位。2018 年大選雖然「希望聯盟」擊敗國陣,奪得執政權,但種族不平等政策並沒改變 (我作了些田野考察,很多馬華皆票投了希望聯盟,卻說他們在執政後「走數」)。

巫人與華人長期地位不對等卻大致和諧共存共處,如果說華人只對做生意感興趣,且天性柔韌包容,此等解釋未免流於簡單粗陋。黑梧爾說凡存在皆合理,此中之「理」為何?希望今年能再訪馬來西亞,尋找答案。
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